暴雨中的记者新京报王瑞文在决堤口坚守两天

传媒江湖荟

郑州暴雨当天,《新京报》记者王瑞文因为急性肠医院里挂“点滴”,当她听到输液室里的人们开始讨论郑州暴雨的时候,她开始犹豫要不要去一线采访。

不过最后,一瓶“点滴”还没打完,王瑞文就回了酒店开始联系去灾区的车。

似乎有着某种感应,王瑞文的父母意识到作为记者的独生女,肯定会赶赴灾区采访,所以,一直追问王瑞文是不是去了郑州。

事实上,王瑞文父母一直很支持她的工作,只是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加上知道王瑞文不会游泳,父母的担忧溢于言表。

为了宽慰父母,王瑞文只得发一个假定位,希望能让家人放心。

在灾区采访了10天,王瑞文去了受灾严重的巩义市米河镇,到了鹤壁卫河决口的大堤上,她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也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下了这些瞬间。

日前,《传媒江湖荟》专访王瑞文,听她诉说在河南灾区10天来的采访经历和感悟。

传媒江湖荟

什么时候去的郑州?路上还顺利吗?

河南下暴雨的那天,我刚好在河南三门峡做采访。当时已经在河南待了1天了,那天晚上我身体不舒服,在医院就医后确诊是急性肠胃炎,医院输液。

大概已经是1号凌晨的时候,报社领导给我打过电话来,说郑州那边的大雨看起来很严重,问我能不能去一下。

我接电话的时候,医生正在给我开药准备打针,我第一反应是不太行,当时拉肚子拉得挺厉害。但后来我在急诊室输液的时候,听到旁边的人在讨论郑州的大雨,我内心开始有所动摇,纠结起来,我本身是河南人,我心里开始想着是不是应该去郑州一趟。

打完止疼针、输完消炎药和治疗腹泻的药后,还剩下一瓶液的时候,我下决心去一趟暴雨现场。

王瑞文

大概是凌晨1点多的时候,我咨询医生得知,最后这一瓶液是营养液,需要两个小时才输完,我觉得可输可不输,而且时间太久,会耽误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就让医生把针拔掉,打车回到了酒店。

当时很多去往郑州的路已经封了,高铁也停运了,我在酒店里反复考虑怎么去的问题。幸好在三门峡采访的时候,遇到了红星新闻的记者王震华老师,他也接到了采访任务,第二天要开车去郑州,所以我就跟他一起出发了。

出发的时候是1号的早上,我们俩购买了一些应急的药物、食品、水和轻便的防水外套、雨衣雨鞋,当时考虑灾区可能需要这些东西,但是到了以后发现,物资挺充足的。

王瑞文

传媒江湖荟

到达灾区后,第一站去了哪里,看到什么?

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有新京报的同事到了郑州,于是第一站我们就去了巩义市米河镇,这里是当时被外界称为孤岛的地方,很难到达,我觉得这里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51tiantiantejia.com/jwff/86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