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的游戏
最近有男子打游戏肺被气炸,让人惊诧。从何时起,就连宁静的村庄里,也有时会传出孩子们围聚在一起,不干别的,就是看着手机里面的小人动来动去,嘴里还骂骂咧咧,贬低着对面跟猪一样不懂他的意思。游戏真的改变一代人,这和餐饮的“味道”一样,哪怕餐馆不停地迁移,老食客甚至能从十七八岁上学的年纪,吃到四十来岁带孩子一起吃。
同时,在游戏里这不应该叫味道,更应该叫情怀比较贴切。青少年在现实中得不到认同感,更容易在网络世界里寻找一种认同感。在竞技游戏,带领队友走向胜利后就会有这样的成就感,甚至觉得自己是被队友认同的。还有打游戏的中学生,更多的是逃避。上星期我散步的时候,正巧路过学校,学生们穿着校服走过。有些女生会停下来拍照自拍再走,有些男生会停在清洁工休息处,盘腿而坐,拿着手机,就跟得“帕金森”似的震颤个不行。
明明还是年少有梦的年纪,同时也在城市里享受便利的教育,但总是会有“不思进取”的孩子,就像他们的校友在讨论着上什么补习班,而他却跟伙伴说:“打完一小时再跑回去,反正他们加班,等晚上在被窝里在刷任务。”
以前看到论坛里有人说:“他们学校曾经有个大神,当时每天只去网吧上半个小时网,坚决不上一分钱,然后就回去学习,也考上不错的学习。”这件事的水分是有的,但可以通过这则故事推出:“自律是成功的关键。”
青少年现在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就像当时短视频刚刚兴起,有些成年人都刷到凌晨,还感觉越来越有意思,更何况是未成年人,心智本来就不成熟,更容易被这些诱惑所吸引。人说到底精力只有那么多,就拿上班来说,等上天班“过剩的精力”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更需要通过健身锻炼体魄,通过发展副业或者学习,来提升竞争力。
青少年应该把“过剩的精力”留给其他事情上,比如对自己好一点。但有些青少年学习实在刻骨,高三上完各种急性肠胃炎,颈椎病等也接踵而来。而这些本应该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的学生,却沉醉于游戏的世界。不仅将“过剩的精力”给游戏,反而将所剩无几的“精力”也给游戏。
甚至有些还做着不切实际的“美梦”,有的学生没有什么“大学梦”,却有一颗“电竞梦”,不是泼冷水,打游戏能够出名,特别考验天赋和努力,能打出名甚至比考双一流高校还难。游戏仅仅是娱乐的一小部分,不能沉迷其中。
手游的核心是充值
现在游戏如此普遍,甚至不用像以前样去网吧才能玩单机游戏,现在从手机上就能够玩游戏。想想以前我们拿的黄屏手机,就有个打砖块和贪吃蛇以及俄罗斯方块,把大把的时间都给学习。你指望这样的手机能玩什么游戏,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打电话和发短信。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经屡见不鲜,曾经在电脑上的网络游戏,也在手机上呈现。虽然有成长保护,但有的未成年人还是会投机取消,比如用表哥的游戏账号进行游戏。像是现在农村的一些留守儿童,有的没有父母管,爷爷奶奶也不管,每天陪伴他们的就是手机,长此以往对他们的身心都是严重的摧残。
纵观这些手游市场,不难发现在竞技游戏的内核下还是充值,当然这个充值得需要一个媒介,也就是道具。比如通过买道具能够获得虚荣感,你有其他人没有,再者通过道具能让一个角色在游戏世界里傲居榜首,或者是一个关键性“道具”能够颠覆以往的游戏平衡,因此这个“道具”就会让人趋之若鹜去充钱。
就像最近有款手游上线,叫天什么刀,在视频里铺天盖地的宣传。正好同事下载,我就用撸羊毛获得一个月的免费的会员。想让我玩企鹅的游戏,怎么可能。我连时间都不会奉献给他们,所谓玩游戏这些人,很多是给游戏数据打工的。你看那些动辄几亿下载量的游戏,凭什么要去玩,给他们当数据的底层工。
成年人虽然能够抵制住这样的诱惑,但未成年人却不能,信奉着“充能够更强”的信念,在现实里的认同感太低,就在游戏里找那种短暂的快乐。现实生活那么美好,何必沉醉于虚拟的世界里。就跟玩游戏“肺都能气炸”的玩家,这是玩游戏么,纯粹是被游戏玩了。你赢了能赚多少钱,输了又能输多少钱,但你浪费的时间却是非常值钱。人生短短不过百年,在游戏里奉献的时间越多,在其他的方面奉献的就会相对较少。
玩乐有度才是好的状态
同时,现在青少年近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以前在小的时候,我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部队里当飞行员,又酷又能回报国家。现在去学校附近,哪怕是小学的附近,也会有很多眼镜店。现在孩子近视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多,和看手机也有一定关系。有些孩子从小就接触手机,比如又吵又闹的时候,家长就会给孩子看点小视频,让他们安静下来。
等这些孩子长大,很难不接触手机的娱乐项目,自制力差的孩子,沉迷于小说,游戏,视频等也就见怪不怪。毕竟每个孩子的专注力,从出生那时就被分化的不一样。如果不加以阻止,或者是放任孩子玩,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人到一定年纪后,对游戏的“瘾”也会慢慢褪色,就像在网吧里的受众样,永远是年轻人大于中年人。等到一定年纪,才发现游戏是毫无意思的话,那么也就已经为时过晚。现在很多天赋不错的孩子因为游戏,变得成绩越来越差。
甚至于本来能考双一流的孩子,因为沉迷打游戏,结果上了个普通二本。当然这样的人还是幸运,至少还有学可上。更多的是连中考都过不去的孩子,去上了个技校或者卫校,不是谈恋爱就是抽烟打游戏,那样的环境只会让好得更好,差得更差。
现在这个年代,孩子的专注力越强,在学习上就会越认真。人只有足够专注一件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而不像那些沉迷于游戏的青少年,游戏分散他们太多的精力,就算是不打游戏,在课堂上他们也能想起游戏的打斗场面。
玩乐有度才是最好的状态,不应该沉迷其中,有的甚至熬夜通宵,损害身体去打游戏。最后不仅学没有上好,身体也垮掉。甚至有的父母不让他们打游戏,就以各种极端的方式威胁父母。游戏虽然不是洪水猛兽,但一定要节制才行。
就跟那些送去电疗戒除网游的父母,他们也是别无办法,孩子就是不听。再这样下去,整个人就毁掉。说明这些孩子就只是在玩游戏,有些玩游戏是能把钱也跟着赚到,他们玩游戏纯粹就是沉迷,是游戏界最底层的打工者。真正想成为职业选手,天赋,努力,甚至是家人的支持等,一样都不能少。
电疗说到底也是不人性的,这些孩子虽然被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却也少了很多的思想,青少年是祖国振兴的希望,不能因为一时的玩乐而荒废学业。少年强则国强,不可因为游戏,葬送掉大把的努力时光。毕竟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体验现实世界的酸甜苦辣,而不是虚拟世界的一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