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猪增生性回肠炎,诊治需小心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集约化猪场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感染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偶见保育猪和成年公、母猪。该病主要侵害其回肠黏膜,使回肠内层黏膜增厚。

(网络配图)

临床症状

该病常见慢性型,病猪精神低迷,食欲下降,被毛粗乱,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或呈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皮肤苍白,轻者一个月后可康复,重者成僵猪。有的急性发病猪会突然拉血色水样粪便,后转为黑色柏油样稀粪,继而皮肤苍白,有的会突然死亡。剖检病猪主见小肠末端50厘米和结肠螺旋的上1/3处肠壁增厚,呈分枝状皱褶,表面湿润且有黏液,肠管变粗,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

避免以下失败原因

1.诊断错误。常被误诊为猪痢疾,用乙酰甲喹治疗。

2.消毒不严格和消毒剂选择不合理。因为细胞内病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3.药物使用不当。该病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若选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窄谱药物如青霉素,或选用耐药性较强的药物,均效果甚微,同时因病猪采食量下降,用药量未考虑足够,也影响治疗。

4.治疗时间过迟。发病后期肠黏膜已严重损伤,再治疗效果亦不理想。

5.治疗时只顾杀细菌,未考虑辅助治疗方案。

6.只治疗有症状猪,不兼顾潜在感染猪。

治疗措施

1.抗生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首选敏感长效药物,对病猪肌注盐酸头孢噻呋,每隔3天注射1次,连用3次。对拉血便的猪,再肌注一针补血针。

2.对发病的同栏或全群猪同时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拌料喂服(如泰妙菌素、替米考星)。

3.积极补充全面的液体维生素、优质益生菌,对修复猪肠道黏膜,促进食欲,调节肠菌平衡,恢复猪只健康有很大帮助。

作者:李学

编辑:韦汝沛欧春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51tiantiantejia.com/jwzy/67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