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诺如病毒,护航幼儿健康
——诺如病毒演练
当前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同时也要加强各类传染病的预防。针对当前诺如病毒高发季节,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诺如病毒的发生,全面提高我园诺如病毒的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应急处置具体过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幼儿园防控和救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切实提高全园教职工防控能力,有效阻止诺如病毒的传染源,保障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年4月15日,我园特此开展了“诺如病毒”培训、应急演练活动。
01
“诺如病毒”专题培训
为正确规范和指导疑似“诺如病毒”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调查和处理,及时控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疑似“诺如病毒”的发生。演练前对老师进行了“诺如病毒”专题培训,老师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02
教师给幼儿讲解“诺如病毒”知识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被感染。
诺如病毒如何传播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03
“诺如病毒”实操演练
防患于未然,立足于实践,我园组织教职工进行诺如病毒防控实操演练。在模拟应急演练场景中,幼儿活动时有一名幼儿出现呕吐,班级教师进行分工合作,迅速做出应急处理:
04
助教老师立即组织健康幼儿疏散
05
主班老师电话通知家长并上报保健医生
06
保健医生处理
保健医生经过细致的询问和查看,认为疑似诺如病毒案例,由保健医生上报园领导及区疾控中心,做好记录,并立即启动本园紧急诺如病毒预案,各组人员立即按照预案中的分工紧张有序的开展急救工作。
园长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上报事件,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家长工作。
保健医生将幼儿送到园门口,交由家长接回家。
07
呕吐物消毒处理
保育老师开始处理幼儿的呕吐物,防止病菌传播,并开启一次性呕吐腹泻应急处置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对呕吐物进行处理。打开吸附干巾袋,B面朝上;覆盖污物5min包裹擦拭后放入原包装袋,密封丢入垃圾袋;消毒湿巾从干净区域以S型进行擦拭,重复操作一次;七步洗手法洗手;依次脱下一次性手套隔离衣、帽子、口罩、鞋套,丢入废物袋;用扎带扎紧废物袋丢弃到指定区域,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防止病毒继续传播,最后再次用七步洗手法手。
通过此次演练,提升了每一位保育老师的疾病防控意识,规范了应急处理流程,提高了幼儿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应急能力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人类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面对诺如病毒,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等。这些措施既适用于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处置,也适用于散发病例的预防控制。1.平衡膳食,多吃健康的、纯天然的、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2.不喝生水,饮用煮沸的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充分加热煮熟后再吃。3.若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使用自己的饮食用具及生活用品,加强洗手,尽量不要与家人密切接触。4.患病期间应做好消毒,腹泻或呕吐物应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进行消毒。5.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在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复课。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大家对于诺如病毒的认识,还大大的提高了全园教职工对于突发疑似诺如病毒的处理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园将继续扎实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