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萧山的徐先生与妻子
在五云山登山途中
误采误食野蘑菇中毒
目前还在抢救
目前
浙大一院接诊误食毒蘑菇中毒人数飙至13人
人数达历年之最!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这极具杀伤力的毒蘑菇
蘑菇中毒症状类似“肠胃炎”
误食毒蘑菇,通常要在6小时甚至24小时后,才会出现中毒症状,极少部分出现症状较早。起初,很多潜伏期长的中毒者会误以为自己的症状与误食毒蘑菇无关,仅仅只是“吃坏了肚子”。
尤其在1-2天内,胃肠道症状消失后,中毒患者再次没有了明显症状,特别容易造成一个康复的假象,称为患者“假愈期”。
殊不知,在此期间,毒素会偷偷地破坏中毒者的肝脏。它会和人体内负责产生新蛋白质的一种酶结合并使其失效。
缺少了这种酶,细胞便不再工作,最终的结果就是肝功能衰竭。如果没有接受及时、准确的治疗,中毒者很快就会器官衰竭、休克,最后死亡!
蘑菇中毒症状类型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不一样,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7种类型。
其中,我省主要的剧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有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和横纹肌溶解型3类。另外,误食毒蘑菇后,引起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涎、流泪、潮热、谵妄、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等。
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不要以为蘑菇中毒离自己很远!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毒蘑菇!
常见的毒蘑菇误区
是不是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都有毒?
“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
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白毒伞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却是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
所以通过“鲜艳”和“好看”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不对的!
虫蚁都不吃的蘑菇是不是没有毒?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毒蘑菇可以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吗?
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其中的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
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的都是毒蘑菇吗?
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如何避免蘑菇中毒
不采摘:外出郊游期间,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想要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01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俱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02
立即就医: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野蘑菇
不采!不买!不吃!
如果吃了蘑菇出现不适症状
医院!
来源:广东药品监管、浙大一院、杭州疾控、中国疾控动态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