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雅
每次重看《知否》,都有一个感慨:要是没了祖母,盛府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老太太一开始的牌面,并不是太好。虽然娘家不差,但盛纮不是她亲生的,连带大娘子和林小娘对她,很多时候都只是表面上的恭敬而已。
但凡盛家出了什么事,老太太提供意见,他们还不一定听。然而每每到最后,老太太又总是能力挽狂澜。
这其实挺像今天的女子结婚嫁人的,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家庭,有时候就算你全心全意付出,也还是有被当作“外人”的风险。
那么,关键时刻,怎么才能让猪队友不掉链子呢?
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老太太的“危机处理”,好让我等为人妻子媳妇的,下次在遇到家庭矛盾时,也能借鉴一二,化干戈为玉帛。
01
面对自私自利的人,就往他的利益点上说
盛纮是出了名的自私没担当,凡事只要没影响到盛家的颜面,没影响到他,他一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比如林小娘当家那回,明兰的生母卫小娘胎大难产,一尸两命。卫姨娘找上门来,想要一个明确的交代。
盛纮呢,闹出人命的事,明眼人都看出来有疑点,可他就是不彻查,就是想偏帮林小娘。在升官的节骨眼上,卫家人不甘心就这样算了,盛纮还傻傻乎地,以为忽悠一下就能过去。
这种作风其实挺像现在的有些男人,在面对婆媳矛盾时候,只要事情没真正影响到他们,那在他们眼中,就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媳妇嫌婆婆带孩子不注意卫生?小事。
等某一天孩子肠胃炎住院了,医生说可能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引起的,还是小事。
你说这下好了,回去跟婆婆说一下吧。他仍然不听还反过来说你矫情,小孩子哪个没生过病?
就像盛老太太那样,平时多番提醒盛纮,不要宠妾灭妻,弄得家宅不宁,盛纮不听。等出事了,盛纮依然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老太太提出来,由自己抚养明兰,好安了卫家人的心,盛纮丝毫不领情。
换作一般的人,可能都被气炸了,简直是给个良心当狗肺。
老太太也生气,可是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呀。越是自私自利的人,越看不到别人的需求的。这样的人,你跟他说再多大道理都没用。
所以老太太最后的做法是,挑明要害,抓着他最关心的事情说。
果然,当听到老太太说:你若不这样做,人家反过来参你一本,恐怕你连升官的事就要搁置了。
盛纮马上照着老太太的意思乖乖去办了。
放到今天来,若另一半嫌你矫情,说你带娃过分紧张,说你教作业脾气暴躁,你就让他去教教,出状况了就让他去擦几次屁股。
只有当事情影响到他的生活,影响到他的节奏,对方才会听你的,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你的步伐走。
02
面对目光短浅的人,就跟她讲明后果
王大娘子的性格,则是典型的横冲直撞,脾气火爆。这种人,一般心肠不坏,她们疼孩子是真,但不会教孩子也是真。不但自己不会教,还看不懂别人来教。
就好比现在,有些婆婆她心地善良是真,但思想守旧也是真。遇事抓不住重点,却又自以为是。尤其对孙子孙女特别宠溺,见不得媳妇教育孩子。
明兰和如兰被罚跪祠堂那次,盛纮气如兰顶嘴不知认错,想让她受点教训。
盛老太太明知道明兰是陪罚的,也没去求情。
唯独大娘子,睡不好吃不下,看到如兰膝盖都跪肿了心疼得不行。最后硬着头皮去找老太太,希望她出面为姑娘们求情。
看看她一开始对老太太说的话,是不是特别像平常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旁边的老人家总爱搭进来的那一句:孩子还小,调皮一点,捣蛋一点,不碍事,大人不必这么较真。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做父母的都特别无奈:你原地炸毛吧,又说你不尊重长辈,人家疼孙做而已,有错吗?你若听她的吧,孩子又很容易被宠得无法无天。
大娘子不是坏,就是目光短浅,只看到当下,只看到眼前,谁罚孩子就是不疼孩子。
怎么做才能让这种人不瞎搅和呢?
盛老太太的做法是,先统一立场,让大娘子知道,大家跟她一样都是疼孩子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对方知道你们的立场是一致的时候,才不会排斥你。
当大娘子听到老太太暗中为华兰请来了名医看怀孕,为华兰出谋划策的时候,她还好意思说老太太不疼孩子们吗?
这时候,老太太再由华兰的情况,引出如兰,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娘子一听,自然就配合了。
大娘子看不到后果,想不到将来,老太太就解释清楚给她听。有很多人日常生活里就是懒得跟对方解释,或者不屑解释,觉得解释了对方也不懂。
可是你若不解释,对方更不懂。越是对方看不到的事情,越要解释清楚。
放到现在,如果想教育孩子的时候,长辈或者另一半不出来添堵,就先私底下统一战线。
然后再跟对方解释,孩子当下的这个行为会导致什么直接后果,对方要是不信,就找新闻找身边的例子给她听给她看。
老太太后来就是大意了,叫大娘子不要跟康姨母走得太近,却没解释清楚还罚了大娘子,让康姨母有机可乘。
03
面对完全不能沟通的,就交给其他人去
林小娘,为了争宠上位,平日里没少干坏事,也没怎么把老太太放眼里。
老太太自知管不了她们,盛纮也不怎么听自己的,但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盛家被拖后腿。
好比现在,老人家被外面的传销份子洗脑了,买回来一大堆没什么实际用途的保健品保健仪器。但花的又不是你的钱,你若说她,她还反过来说你不孝顺,不懂体恤老人家。
怎么办?
在自己使不上劲的时候,老太太就选择“借力”。
还是如兰和明兰被罚跪祠堂那次,表面上看是姑娘们不懂规矩,可是三个姑娘同时出丑于人前,墨兰还是始作俑者,为什么最后反而没事呢。
先不论盛纮到底知不知道真相,单从结果来看,他已经是处罚不公了。
老太太虽然没在现场,但估计也能猜出几分。可是直接说盛纮吗?对方肯定不接受,反而会认为老太太针对林小娘这一房。
于是老太太就顺水推舟,请来了宫里的孔嬷嬷,表面上是教姑娘们规矩,实则想“借”着孔嬷嬷的口,狠狠地教育一下盛家的几位家长。
有些道理,往往是外人说好过自家人说。
当然,这个“外人”也是有讲究的。有一定身份有说服力不说,还不能是身边的人,否则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来劝架的,会觉得针对某一方,也就听不进去了。
不想家里的老人家被骗,自己又不够说服力的时候,不妨也试试老太太这一招。
看看身边有没有认识的专业人士。要是没有,就找一些反面教材来,网上的也好,找亲戚朋友来演也好,能起效果就好。
可能有的人会说,老太太虽然请来了孔嬷嬷,但又怎么会猜到后面发生的事情呢?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只要林小娘照样作,大娘子照样说话不过脑子,盛纮照样爱谁偏心谁,那么几个孩子之间就一定会闹出些什么矛盾来。
老太太最高明的地方其实就在于,她特别了解盛家每一个人的特性,也特别懂人性。
所以哪怕她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关键时刻只要她一出马,几乎都能把盛家拉回正道上去发展。
我们也一样,如果掌握不了那么多的说话技巧,学不了别人那么能说会道,又想对方多多配合的话。
那至少可以先学会观察,然后抓住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