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吴老扭、杨老弟、王老忠、朱老七4人为残疾人员,尚未办理残疾证,需到榕江检查办证;吴老伍为生活困难户,缺乏劳动力……”
在榕江县定威乡亚勇村网格员吴宇皓的工作记录本上,一项项清楚地记录着他的网格内68户村民的详细情况。吴宇皓,80后,榕江县纪委监委下派驻村干部,和记者交谈时,他用“忠诚、坚定、真心、倾情”八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战贫初衷。
吴宇皓(左)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生活生产情况。(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走访的时候常常吃‘闭门羮’,遇不到人,于是,我对网格内各户大致情况先进行梳理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群众分时段进行走访。”平时少言寡语的吴宇皓,谈起走访经验来滔滔不绝,“对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留守在家的家庭,我安排在中午时段进行走访,因为这时候村里的老年人大多会聚在村里的凉亭里聊天;对早出晚归在家务农的村民,我安排在晚饭后的时间走访;对在乡内务工的,则电话联系确定好走访时间或直接电话走访。”通过分类走访,吴宇皓在第一时间收集了网格内所有家庭的资料信息,健全和完善了每户家庭的成员结构、劳务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信息,并建立台账进行动态管理,为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掌握网格内群众基本信息,对网格员来说,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也仅仅是个开始,重要的是结合每户情况因户施策、真心帮扶,解决群众所忧所困。”吴宇皓说。网格内黎老腮户的卫生间堵了,两个老人束手无策,吴宇皓立即组织驻村工作组人员带上锄头、铁铲等工具当起义务维修工。得知王老忠等4位残疾人还没有办到残疾证,吴宇皓及时联系好车辆,自己带着他们到县城办理。陈老三户因风灾导致房屋漏雨,因其身体残疾不便整修,吴宇皓便与小组长一同为陈老三户捡瓦整修。今年3月,吴老伍因风灾房屋受损,上房捡瓦从房上掉下造成左手骨折;7月,吴老七患急性肾炎,其女儿患急性肠胃炎。吴宇皓得知两户情况后,第一间为两户申报相关医疗补助,同时主动对接乡社会事务办,为两户分别申请到临时救助金元。
吴宇皓(中)联系县红十字会为群众捐赠日常用品。(受访者供图)
类似这样真帮实扶的故事,在吴宇皓自年8月担任网格员以来实在太多,他告诉记者:“为出行不便的村民采购生活物资、缴纳手机话费、电费、合作医疗费等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之后,如何改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彩续接乡村振兴,让群众富起来、村寨美起来,吴宇皓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与群众先建立感情再做思想工作——这是吴宇皓的帮扶方法,他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有时摆谈甚欢至深夜。“小吴第一次来家里的时候,我以为他只是同情我,所以很排斥,但他跟我拉家常,给我讲政策,我们的距离慢慢拉近了。从小吴的话语中,我真正感受到他是真的想帮我。”一组村民吴老能说。经过不断动员宣传,今年,吴宇皓网格内的贫困户韦老沙、陈国兴、王德付等6户10人集中外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上海农场务工,学习种植西瓜技术。“我们在这里务工收入每月元,不但收入稳定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种瓜技术,回来后我想用学到的技术带领更多村民致富。”村民陈国兴说。
吴宇皓(右)帮助群众抢收稻谷。(受访者供图)
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吴宇皓还引导群众整理内务、打扫街道,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今年7月,吴宇皓向黔东南州统计局争取到帮扶资金元,为网格内道路两旁新建护栏30多米,既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又美化了环境。如今,亚勇村一组自然寨古木葱茏,鸟语花香,田间地头欢声笑语耕作繁忙;通组串户路似“玉带”般串联着家家户户;一幢幢独具民族特色的木屋与古树相映成趣,和谐而充满生机!因驻村帮扶工作突出,吴宇皓被评为榕江县年脱贫攻坚“最美网格员”。他说,“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链接↓
火红战贫地决胜在今朝
劳务经纪人:村民就业路上的“媒人”
“社社联建”:一把激活农村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这位老支书给村民写信:泪水博不得同情,汗水才能赢得掌声
产业聚焦后的裂变
农民“娘子军”自办合作社家门口致富
“插秧先锋队”抢农时、解民忧
村里有个“最美网格员”叫小芳
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第四工作队:战汛期保供水
优秀共产党员王昌秉:只有多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
全省第一家!榕江县通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综合评估验收
浙江桐庐务工1年他们买了轿车
防汛救灾:他们冲锋在一线
首届10名特约监察员受聘上岗
榕江在全国人社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退伍军人吴厚航:为民谋福步履不停
退伍军人刘园:一片丹心献巴鲁
“原籍干部大走访”暖民心聚民力
控辍保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一座小木桥温暖全村心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钟洁:让对口帮扶帮到点子上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送医上门”传帮带
驻村女书记与五保户丢公的故事
名农民变身“网红主播”,成带货能手
村医石世琼: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
“教师夫妻档”20余年撑起一所学校
“农民老板”吴方勤:昔日贫困户如今“带头富”
创建“四和村寨”衔接乡村振兴
“助农秋收队”掀起抢收大行动
蒋佐仙:从林场“守护人”到群众“贴心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席忞禾
通讯员杨明周编辑罗亮亮视觉设计席忞禾编审李坤李冰